紅山干部、群眾及學生緬懷紅軍烈士。黃志翔 攝
近日,筆者沿著崎嶇的山路前往紅山鎮,春日的高坪省級自然保護區滿眼翠綠,云霧繚繞的萬畝茶園鑲嵌其中。據了解,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紅山鎮以黨組織為引領,一屆接著一屆培育發展茶產業,到今天形成了茶葉育種、自動化制茶、茶園觀光及體驗、茶養生等產業鏈。
白毛茶讓紅山鎮成為享譽一方的“中國白毛茶之鄉”、省級“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茶葉專業鎮,出產的仁化白毛茶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等,魚皇村列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當前正值春茶上市時,各地茶客慕名而來,有的在茶園觀光、體驗,有的在農戶家品茶、購茶……
魚皇村東坑組生態觀光茶園。圖片由仁化縣林業局提供
不少游客從魚皇村品茶后,前往新白村紅軍橋,重走被歲月磨出道道凹印的石板,探尋紅軍長征足跡、聆聽紅軍故事。1934年11月2日,中央紅軍左翼部隊攻占仁化城口鎮突破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作短暫休整后,紅一、紅九軍團以及中央縱隊、紅五軍團一部,于5日起陸續從城口挺進紅山鎮的新白、中山、新山等村。紅軍大部隊三天三夜從新白村石板橋走過,后來特把此橋稱為“紅軍橋”。9日,紅軍全部撤離紅山向樂昌進軍。由于反動武裝的追殺,有30多名傷病員在紅山犧牲。1968年,該鎮在新白村建起一座“紅軍長征革命烈士紀念碑”,1991年重新修建,碑底筑墓安葬37位紅軍烈士。每年清明節期間,紅山鎮的黨員干部以及紅山學校的中小師生,堅持從圩鎮徒步4公里多長征路為紅軍烈士掃墓。
紅軍在紅山境內雖然僅有5天,但紅軍長征浴血奮戰、前赴后繼的精神,永遠銘記在紅山人民的心中。1972年1月,為紀念紅軍長征時經過此地,仁化縣革命委員會將煙青公社改稱紅山公社,1993年1月改為紅山鎮,沿用至今,這是廣東省唯一一個以紀念紅軍長征而命名的鎮。
近年來,在仁化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紅山探索“紅色+綠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打造了魚皇“茶”文化村后,全力規劃打造新白“紅色”村,推出高坪省級自然保護區—高坪水庫—魚皇村萬畝生態茶園—新白村探尋紅軍長征精神路線。同時,該縣發揮紅山與城口紅色小鎮緊鄰的交通優勢,串聯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規劃“尋根粵北紅色之源,探秘仁化竹海茶鄉”經典旅游路線,并入選為廣東省森林旅游特色線路。
來源:韶關發布
掃碼關注公眾號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