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7月26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以下簡稱“WWF”)持續關注并積極回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以下簡稱“審議稿”)。審議稿在吸納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對中國漁業管理體系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在首輪意見征詢的基礎上,WWF 經多輪深入研討,現已就審議稿提交第二輪書面建議。建議的核心內容包括:
建議進一步完善漁業法中關于資源養護與可持續利用的條例,應當采取有利于監管和執法的漁具準用目錄制度,明確建立漁業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并參考自然保護地的管理,以此積極響應并推動實現“30×30”全球海洋保護目標(即到2030年,全球至少30%的沿海和海洋區域得到有效保護和管理)。
WWF表達了對于中國在國際條約、協定及區域性漁業組織開展工作的支持。WWF注意到,當前中國在漁業領域的對外交流政策與實踐仍有提升空間。為此,WWF 建議漁業主管部門加強與國際組織及其在華機構的溝通,并善用第三方平臺展示中國在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方面的積極努力與成效,這將有效增進國際理解,提升中國負責任漁業國家的形象。
WWF關注到審議稿納入了對漁民轉產轉業的支持條款,建議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的鼓勵與補貼政策,明確保障漁民權益的具體任務分工,積極為中國接受的《世界貿易組織漁業補貼協定》要求作準備。此外,建議提升漁船基本設施標準,如配備必要的醫療、通訊設備,改善船員生活與工作條件。
此外,WWF建議加強水產品“從源頭到消費者”的全鏈條可追溯體系建設,提高產業透明度;明確各管理主體的角色、責任與目標范圍;擴大漁船電子監控系統的覆蓋規模,并通過漁港積極管理被認定為從事非法捕撈活動的外國籍漁業船舶,實施有效監管與公示。這對于維護國際社會對中國漁業的信任至關重要。
WWF強調,一部完善的《漁業法》是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雙向健康”關系的關鍵。WWF呼吁立法機構進一步完善法規細節,鼓勵政府、企業、個人等各方加大保護力度,通過制定更明確、可操作的條款確保政策落地,共同塑造并提升中國在國際漁業治理上積極、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如需聯系采訪事宜或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郵件至:news@wwfchina.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