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婺源縣風景大酒店會議室座無虛席,全縣17個鄉(鎮)分管移民工作的領導及移民干事、137個行政村從事移民業務的村兩委干部共計200余人齊聚一堂,參加“婺源縣大中型水庫移民培訓班”,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木姜葉柯快繁矮化及甜茶加工技術推廣示范項目》主持人、高級工程師楊軍講授了木姜葉柯“甜美”扶貧工程在婺源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中取得的成效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這種葉子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種功能,我們擴大人工種植規模,做‘甜美’夢,發‘甜美’財。”走近婺源縣秋口鎮、沱川鄉等地,但見一片片甜茶林綠意盎然,一個個種植戶喜笑顏開。近年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婺源挖掘扶貧潛力,以《木姜葉柯快繁矮化及甜茶加工技術推廣示范項目》實施為契機,著力把甜茶資源開發成走俏市場的甜茶產業,奮力走出一條綠色產業扶貧的“甜美”路徑。
“野生甜茶植株高大、散生,采葉不便且產量有限,我們探索人工繁育和矮化豐產栽培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據婺源縣大鄣山林場負責人介紹,為把甜茶這一健康的林業資源培育成綠色富民產業,婺源縣積極與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西中醫藥大學現代中藥制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專家開展科研合作,深入推進甜茶人工種植技術和保健食品開發研究工程,努力讓甜茶“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該縣加大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合作,積極開發甜茶系列產品,努力讓甜茶產業成為集甜茶科研、種植、加工、良種繁育和茶食品開發、茶文化傳播于一體的特色富民產業,傾心打造“甜美”扶貧工程。
為了讓甜茶產業惠及更多群眾,婺源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確保“旱澇保收”。截至目前,婺源成功開發甜茶人工種植基地1100多畝、發展優良種源繁育基地32畝,直接受益群眾210人。同時,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甜茶種植基地務工就業,實現脫貧致富27戶。
據了解,甜茶又稱木姜葉柯,別名多穗柯,被譽為“樹上的蟲草”。野生甜茶生長于我國長江以南山區,在婺源一帶多有分布,古人多做清熱解毒和安神降壓之用。長期以來,婺源縣許村鎮、珍珠山鄉等地的百姓喜愛喝這種長在深山密林里的野生甜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飲茶史”了。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