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報通訊員 張輝 本報記者 高建進 馮家照《光明日報》( 2025年02月12日 01版)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90】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怎么看都沒有發展農業的“先天優勢”。
但就是在種子這個被稱為“農業芯片”的賽道上,福建卻孕育出諸多“隱形冠軍”——
全國每十粒雜交水稻種,有一粒來自福建建寧;全國70%以上的花椰菜、50%的空心菜,種子產由福建供應;國人一年吃掉近50億只的白羽肉雞,是福建打破了國外種源壟斷……
“福建芯”是怎樣煉成的?
福建種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對種質資源的悉心呵護。
“如獲至寶!”說起多年前那個夏天,在武夷山九龍窠的雜草叢里找到老君眉,高級農藝師羅盛財至今心潮澎湃。
盡管那株老君眉只有一根枝條、三片葉子,但足以讓他激動不已:“護好這棵‘獨苗苗’,老君眉就不會‘斷子絕孫’!”
40多年來,羅盛財收集保護名叢單叢1178份,還給它們建了3個“家”——九龍窠名叢圃、霞賓巖茶樹種質資源圃、龜巖名叢園。
“這些年,福建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4377份,采集野生半野生茶樹、果樹資源數量全國第一,還建成了25個國家級農業種質資源庫。”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種子總站站長趙杰樑介紹。
福建種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當地科研攻關機制的創新。
“脰骨(福州話,指脖子)被扼住的滋味,不好受喲!”福州金苗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建清感嘆。
2012年,金苗種業涉足鮮食玉米時,選擇從國外引進品種。
“當時我們拿下國外一款可生吃白甜玉米‘雪甜7401’的國內獨家代理權,每年為全國提供超65%的種子。但不是自己的東西,心里總是不踏實!”胡建清回憶,“趕上外國制種基地天氣不好,種子的產量品質都會受影響,有一年甚至無種可供……”
光靠“買買買”不行,還是得有自己的“拳頭貨”!
“通過科企合作,我們選育出‘雪甜232’,它的食味品質接近‘雪甜7401’,但種子市場售價低很多。這是福建首個自主選育的高端水果玉米品種,打破了國外壟斷!”胡建清的眼里放光,眉頭也跟著舒展開來,“這要感謝省農業科學院廖長見副研究員所在的玉米育種團隊,這是我們并肩作戰的成果。”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推行的產業研究院模式廣受歡迎——科企共建,產業界出卷,科技界答題,成果即創即轉,即研即推。”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處處長方志堅告訴記者,“2020年以來,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在全省成立了30家農業產業研究院,涉及水稻、蔬菜、茶葉、生豬、繡球菌等多個產業。”
育種了得,福建的制種也不簡單。
“鏈條長喲!長到需要我們這些‘制種經紀人’。”建寧縣黃坊鄉村民何火明的話里透著自豪。
啥是制種經紀人?
“可以把我們看作種業公司和制種戶之間的橋梁。”何火明向記者講起其中的“門道”,“種業公司跟我們簽訂委托合同,我們拿到親本材料,分發給制種戶,約定好制種質量,最后把種子回收上來,再交給制種企業。”
“一個地塊適合種什么組合,父母本怎么合理錯期種植以確保花期相遇,不同的親本組合如何做好時空隔離以避免串粉……制種經紀人要提前定好生產計劃,手把手教給制種戶,并做好全程監督,發生矛盾糾紛后還得從中調停。”說起制種,何火明頭頭是道。
“我可是持證上崗的,即便走出建寧,這證也很有含金量!”何火明告訴記者,2013年開始,建寧實行制種經紀人執業備案制度,經紀人必須經過村、鄉鎮、縣多層把關,再經過統一考試考核拿到證,每年還要進行年審。
有序規范的管理,保證了當地制種產業長期穩定發展。截至去年底,建寧制種面積與產量均占全國的10%。
(本報通訊員 張輝 本報記者 高建進 馮家照)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2/12/nw.D110000gmrb_20250212_2-01.htm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