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蟬聲浸在濃綠里。在珠海高新區,不少市民攜親友踏入紅花山郊野公園,在樹陰下尋得靜謐清幽。
“這幾年紅花山變化很大,完全不是20多年前礦山石場的模樣了。”這是許多“老珠海”共同的感受。
在昔日積水巨坑改造成的觀景臺上,游客們憑欄遠眺,碧海與青山在天際交融。森林棧道間,孩童追逐嬉戲的笑聲與啾啾鳥鳴相和。
歷經近二十載,破碎山體華麗轉身為綠洲,以蓬勃生機訴說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山體新生??
從礦坑瘡痍到綠意盎然
上世紀90年代末,采石活動侵入后的紅花山,被近20公頃的礦坑吞噬了原有的植被與土壤。陡峭巖壁無法覆土復綠,強風鹽霧侵蝕植物生機,脆弱的生態系統瀕臨崩潰。
2005年,珠海啟動紅花山生態修復計劃,選擇喜濕耐旱的桉樹作為復綠樹種,其發達的根系扎入巖縫,迅速成林,累計復綠面積達20公頃,為生態重建筑牢根基。
2018年,修復理念迎來重要轉折。
“珠海摒棄填平礦坑的傳統思路,利用地形打造山海景觀。”珠海市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珠海在原采石場的基礎上建設郊野公園,礦山深坑改造為“天帆競航”觀景臺,因地制宜建設文體設施、科普基地,“小九寨”等有口皆碑的網紅打卡景點接連落地,成為市民樂享的“山海會客廳”。
2023年,乘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東風,紅花山修復進入3.0階段。“近自然林業”理念貫穿始終。
“對于早期成林的桉樹區,珠海并非簡單砍伐。”上述負責人補充說,珠海實施梯度改造,植入“二代目標樹”以逐步替代桉樹群落,補植套種小葉榕等50余種鄉土樹種,林下補種耐陰灌木,地表覆蓋地被植物,形成“喬木—灌木—草本”立體群落。
同時,通過補植食源性樹種,為野生動物創造棲居地,提升物種多樣性,增強生態系統韌性與活力。
數據顯示,紅花山郊野公園累計實施林分優化面積9.47公頃,植物種類從寥寥數種躍升至82種,記錄動物種群超65種。
紅花山的華麗轉身,離不開科研成果的實戰轉化。
在多期改造中,珠海與科研機構深度合作,推動《南方典型森林生態系統多功能經營關鍵技術與應用》等多項國家級、省級成果在一線落地應用。
“提升珠海森林科學經營水平的同時,也能為全省類似工程輸出可復制的經驗。”上述負責人說。
價值轉化??
釋放綠色發展澎湃紅利
在紅花山郊野公園,“橋至風來·向云端”山端音樂節的旋律與林間鳥鳴交響。登山步道上,徒步愛好者穿梭于蒼翠之間。書吧飄來咖啡醇香,游人或品讀自然讀物,或拍照打卡,盡享這山海之間的詩意棲居。
一幕幕場景成為珠海深化紅花山郊野公園生態價值轉化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珠海著重提升公眾可達區域的森林質量,精準優化提升紅花山綠化空間。
以主景區“天帆競航”為核心的景觀帶,串聯起“小九寨”山澗、森林棧道、紅色教育基地等自然人文景觀節點。
紅花山—鳳凰山郊野游徑則進一步實現“串點成線”,拓展生態空間,進一步提升市民親近自然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數據顯示,2023年公園接待游客27.5萬人次,2024年攀升至30.8萬人次,2025年第一季度游客量約10萬人次,同比增長6%。園內茶室、咖啡店年均銷售額超35萬元,生態資源正高效轉化為經濟動能。
榮譽是綠色征程的見證。紅花山郊野公園連續三年獲省級認證:2022年建成市級林長制與防火教育基地、2023年相繼獲評首批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和省級林長綠美園、2024年“香山悅”書吧榮膺首批“廣東省森林書屋”,轉型成果樹起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建設新標桿。
撰文:謝靜怡 楊昊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