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3月11日,羅定市羅鏡鎮石淇灣村紅石山種植園內彩旗招展,佛山市禪城區張槎街道助力羅鏡鎮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暨鄉村振興烏欖特色產業種植項目啟動儀式在此舉行。兩地政企代表、干部群眾齊聚一堂,共同見證1850棵烏欖樹苗落地生根,標志著張槎街道與羅鏡鎮以烏欖產業為紐帶,開啟鄉村振興協作新篇章。禪城區張槎街道黨工委書記何永慶、羅定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國鋒、羅鏡鎮黨委書記黎杰成等領導及企業代表出席活動。
張槎街道總商會捐贈16萬元支持羅鏡鎮特色產業烏欖種植。
政企聯動凝聚合力 四年幫扶結出“致富果”
活動現場,張槎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及總商會展現出強烈的責任擔當。街道組織共籌集資金20.5萬元專項用于采購烏欖樹苗,其中張槎總商會捐贈16萬元,15個行政村各捐贈3000元合計4.5萬元。捐贈儀式上,張槎街道總商會會長陳錦波代表總商會向羅鏡鎮移交捐贈支票,張槎街道15個行政村代表分三批上臺認捐,政企協同推進鄉村振興的決心盡顯。
張槎街道黨工委書記何永慶在致辭中回顧了雙方四年結對幫扶的成果。自2021年建立幫扶關系以來,張槎街道累計捐贈218萬元,助力羅鏡鎮完成愛心便民橋、農田水利灌溉水渠修繕、黨建廣場等民生項目,夯實產業基礎。通過駐村工作隊與當地干部群眾合力推動,烏欖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全鎮種植烏欖樹6萬棵,年產值突破2億元,帶動3000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烏欖不僅是致富果,更凝結著兩地黨員干部‘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執著堅守。”何永慶說。
張槎街道黨工委書記何永慶在致辭。
“友誼林”揭幕培土 生態經濟雙效并進
在熱烈的掌聲中,何永慶、梁國鋒、黎杰成等領導共同為“友誼林”揭幕,標志著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隨后,全體人員分組開展種植活動,大家揮鍬培土、圍堰澆水,高效完成了1850棵烏欖苗的種植任務。
該項目規劃建設石淇灣紅石山、紅光村石子頭兩處種植園,預計5年后掛果,可創造超50個就業崗位,實現年產值150余萬元,新增綠化面積300余畝,為綠美廣東建設添磚加瓦。
何永慶用“三個一”詮釋項目深意:以“一棵烏欖”書寫結對情誼,見證兩地五年幫扶成果;以“一片綠蔭”厚植發展根基,推動烏欖產業從種植邁向深加工、品牌化;以“一份初心”共赴振興之約,深化技術共享、文旅融合等協作。他強調:“鄉村振興需要久久為功的定力,我們要讓‘友誼林’根脈更深、枝葉更茂、果實更豐。”
長效管護筑牢根基 產業鏈條再謀升級
為確保項目可持續發展,駐鎮工作隊將建立“雙保障”機制:林業專家定期技術巡查與農戶專業養護培訓同步推進。同時,雙方還將探索“社會資金 企業管養 村級集體經濟”模式,延伸烏欖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向深加工、品牌化方向升級,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羅鏡鎮黨委書記黎杰成對張槎街道的幫扶致以誠摯感謝。他介紹,自2021年7月張槎街道到羅鏡鎮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以來,從資金扶持到技術指導,從產業發展到基礎設施建設,張槎街道為羅鏡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此次烏欖特色產業種植項目的啟動,是雙方緊密合作、共同奮進的成果,也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步。
黎杰成透露,羅鏡鎮近年來錨定綠美廣東目標,累計植樹4萬余棵,2025年計劃新增2.8萬株苗木,打造產業景觀帶與生態防護林帶。目前,全鎮烏欖種植面積超6000畝,產業產值突破2億元,已成為全國橄欖核雕原料與產品集散地。“友誼林項目將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成為群眾致富的重要基地。”黎杰成承諾,將精心組織后續管護,讓烏欖樹成為聯結兩地的綠色紐帶。
隨著烏欖樹苗在春風中扎根,張槎與羅鏡的協作篇章翻開新一頁。從“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產業培育,兩地以烏欖為媒,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產業驅動的鄉村振興路徑。未來,雙方將在黨建聯動、人才協作、品牌打造等領域深化合作,為廣東實施“百千萬工程”、建設綠美鄉村提供生動范本。
統籌:李志 朱穎潔
采寫:新快報記者 胡珊霞 通訊員 區海濤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