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DpS6hwjZ7I5UINKRP5Nafg
在云南昆明滇池北岸的灘涂之上,寶豐濕地公園正以一種靜默而磅礴的力量,書寫著生態修復的中國樣本。這片占地1633.8畝的濕地,不僅是滇池生態屏障的關鍵一環,更成為人與自然對話的永恒界面——在這里,每一株水草的搖曳都記錄著生態重生的密碼,每一聲鳥鳴都傳遞著生命復歸的喜悅。
“綠肺”重生
一場逆向生長的生態革命
寶豐濕地的誕生,始于一場與生態退化的艱難博弈。曾經,這里遍布魚塘、農田與違章建筑,滇池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岸邊植被幾近消亡,被當地人稱為“滇池的瘡疤”。2017年始,隨著昆明“四退三還”工程的深入推進,這片土地迎來了命運的轉折。建設者們以“生態自愈”為核心智慧,重構公園的造景邏。用101種滇中特有植物編織出立體植被網絡,保留了原生灘涂肌理。從深水區的苦草、黑藻,到淺灘的香蒲、蘆葦,再到岸邊的殼斗科喬木,12個植物群落構成了完整的“水下—水面—陸地”生態鏈。這種“以自然修復自然”的理念,讓濕地每年能截留水體中20%以上的總氮和總磷,成為滇池最高效的“天然凈水器”。
生命的回歸
滇池邊的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在寶豐濕地的觀鳥廊的木質欄桿邊,常年架著攝影愛好者的長焦鏡頭。目前已知的就有102種鳥類在此棲息,其中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彩鹮、白琵鷺等。這些曾一度遠離滇池的精靈,如今已成為這里的“常駐民”。
在全玻璃打造的沉水廊道中,常能邂逅滇池金線鲃的身影——這種被稱為“滇池活化石”的瀕危魚類,曾因水質惡化瀕臨滅絕,如今卻在廊道下的水域中結成魚群。通過構建“沉水植物—浮游生物—魚類”的共生系統,濕地已成功實現6種土著魚類的自然繁殖,其中昆明裂腹魚的種群數量較修復前增長顯著。植物與動物的相生相棲,令人驚嘆的是水下世界的復蘇,正是寶豐濕地最珍貴的展品。
生態啟蒙
讓每一次游覽都為此點贊
作為COP15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永久性展示基地,寶豐濕地的模范意義早已超越了景觀本身。更具深意的是濕地里那些“不完美”的設計,略顯泥濘的步道提醒人們濕地的原始屬性。寶豐濕地的故事從未有過“完成時”,未來的規劃藍圖上,沒有大興土木的擴張,只有更精細的生態呵護,寶豐濕地的傳奇,從來不是終點,而是自然與人類共同書寫的、沒有句號的生態詩篇。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